高考志愿填报季来临,低空经济、人工智能等新兴专业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。与此同时,低空经济热潮下,国内高校也掀起开设低空相关专业、建设低空产业相关学院的热潮。
6月25日,长沙理工大学举办“低空经济与人才培养”专题研讨会。会上,该校航空工程学院揭牌;湖南低空经济集团与长沙理工大学与签署校企合作协议。双方将在低空经济领域人才培养、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。
校企协同联动
共育低空专业人才
2023年12月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。2024年,“低空经济”被写入《政府工作报告》。湖南,作为全国首个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,构建了全域低空空域协同运行管理的技术和制度保障体系,催生出12项全国第一的改革成果,正全力打造国家低空经济发展示范省。
湖南低空经济集团是省级低空经济发展战略实施主平台,致力于成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主引擎、低空行业服务保障支撑者、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者。
据悉,下阶段,湖南低空经济集团将与长沙理工大学在“低空+交通”“低空+智慧城市”等交叉领域紧密合作。双方将共建联合实验室或研发中心,联手培育科研团队,联合技术攻关,共促科技成果转化落地。通过联合专业建设、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建设等,搭建产学研一体化产教融合体系,培养低空技术应用和工程领域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,为湖南乃至全国的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。
作为一所省属高校,交通运输学科一直是长沙理工大学的强势学科和重点学科。为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及湖南省关于低空经济的重大战略规划,该校于今年1月正式设立航空工程学院。该院以“低空交通”为特色,现开设测绘工程、遥感科学与技术、地理信息科学3大本科专业。
长沙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付宏渊教授表示,航空工程学院成立,是学校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、主动服务湖南“4×4”现代化产业体系、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内在要求的重要举措,也是学校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机遇、在新赛道上加快塑造优势的战略部署。学校将致力在“低空+交通”“低空+电力”“低空+水利”“低空+智慧城市”等交叉领域形成独特优势和品牌效应,深化与政府、行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,促进科技成果转化,服务低空经济发展与交通强国战略。

高考专业迎新
低空相关专业受关注
《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(2024)》显示,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.5亿元,增速33.8%;到2026年底有望突破1万亿元。万亿级产业蓝海,“人才荒”亟待破局。
专题研讨会聚集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向锦武教授、武汉大学杨必胜教授等业界顶尖学者和行业知名专家,他们共商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前景,为低空相关学科的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前瞻指引。
向锦武教授表示,低空经济的科技含量高,创新要素集中,具有鲜明的新质生产力特征。要在政策引领下服务国家战略,强化人才培养。低空技术与工程多学科、多专业交叉融合,要以学生为中心,因材施教,构建多元化的新型课程体系,塑造面向未来的知识和能力结构,培养复合型的高水平专业人才。杨必胜教授系统解析了实景三维技术驱动低空经济的核心路径,聚焦“低空城市大脑”建设,结合应急救援、防灾减灾、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实践案例,展现了技术重构低空经济生态的巨大潜力。
今年4月下旬,教育部更新发布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(2025年)》增列的29种新专业中,就有“低空技术与工程”专业。经教育部批准,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北京理工大学、北京邮电大学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华南理工大学、西北工业大学6所“双一流”高校2025年新增“低空技术与工程”本科专业。该专业隶属工学门类,聚焦低空飞行器设计、智能控制、通信导航、空域管理等核心领域,培养“空-天-地-网”一体化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。
伴随全国高校加速布局低空经济学科建设,通过产教融合、校企协同的创新培养机制,培育多层次、复合型的专业人才,无疑将为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注入澎湃动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