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全国首个全域低空管理改革试点,到千亿级产业链加速成型;从无人机翱翔田野到飞行器编织城市新交通网——湖南正以创新为翼,在低空经济新赛道跑出“加速度”。国资潇湘推出《湖南低空新势能》,带你解码湖南低空经济如何聚势向新。
紧张激烈的空中足球赛、比拼动手能力的装调物流搬运赛、考验操作技巧的个人飞行赛……6月21日,第九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(湖南省赛)暨湖南省第二届青少年无人机大赛在株洲国际会展中心启幕。来自全省各地的1700名青少年选手热血集结,在十余个特色赛项中展开空中交锋。
本次大赛由中国航空学会主办。省属国企湖南低空经济集团作为承办单位之一,深度参与本届大赛组织工作。这场覆盖小学至高中全学龄段的顶尖科技赛事,正成为观察中国低空经济未来发展的独特窗口。
赛场前沿:少年飞手演绎“空中对决”
个人战机翻飞旋转展开激烈的空中格斗,虚拟救援直升机协同攻坚,蜂群无人机舞出“空中芭蕾”,比赛现场,多元赛道直观演绎无人机在巡检、应急、物流等场景中的“硬核战力”,现场观众直呼“像看科幻电影”。
据悉,本届赛事严格参照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标准,共设置操控类、编程类、组合类、虚拟类、创意类五大竞赛板块,涵盖个人飞行赛、“魁地奇” 无人机足球赛、装调物流搬运赛、空中侦察赛、模拟飞行大飞机转场挑战赛等15项竞技项目,为青少年搭建从兴趣启蒙到专业成长的全链条培养平台。
在“魁地奇”无人机足球赛区,一支初中生团队化身“魔法师”,将《哈利·波特》的魔法运动带入现实:团队成员需默契配合,操控加装球形护框的无人机,限时3分钟内穿越悬挂球门。该赛制融合飞行操控、战术博弈与人工智能应用,在攻守博弈中锻炼选手空间感知、临场应变与创新思维。
产业沃土:航空重镇锻造“低空生态”
赛场上的科技脉动,源自株洲深厚的产业基因。这座曾诞生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的老牌工业基地,正以全产业链协同创新的独特优势构筑低空经济黄金生态。
近年,株洲将低空经济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主攻方向之一,北斗、低空经济、新能源装备等“新三样” 产业发展迅猛。这里不仅是全国唯一的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制基地,还是湖南唯一的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。目前,株洲已形成了集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、航空飞行器制造、通用航空运营等于一体的航空全产业链发展格局。全国首个“无人机 + 北斗” 低空综合服务中心也已在株洲常态化运营,进一步完善了当地的低空产业生态。
据了解,此次大赛汇集了株洲当地及周边地区的航空企业参与协办——从“上游”无人机制造到“中游”技术服务,再到“下游”应用场景开发,展现了株洲航空航天产业的活力与凝聚力。
人才引擎:蓝天梦想照进现实
“我超级喜欢玩无人机,今天一定要取得好成绩!”来自衡阳市蒸湘区实验小学四年级的范明楚说道。他年仅9岁,就已经有1年“飞龄”。
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自2017年举办以来,已成为我国青少年无人机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,是培养青少年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。赛场上,像范明楚这样怀揣航天梦的青少年比比皆是,他们对无人机的热爱,让低空产业的未来充满希冀。
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,大赛对促进研发突破、生产升级与服务拓展具有重要的协同发展效应。“此次大赛为低空领域储备了大量潜在人才,也促进了研发、制造、运营和金融等多方面资源集聚,有效推动了低空产业链生态的完善与循环。”湖南低空经济集团投资总监侯昂表示,接下来将以赛事为契机,深度链接科研院所、高校、企业,共同搭建产学研用交流平台,进一步推进低空科研技术成果转化落地。

作为此次大赛的承办单位之一,湖南省低空经济集团在相关领域加速布局——
4月1日,该集团与南航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着手联合打造航空医疗应急救援示范基地,逐步落地“黄金一小时”救援网。6月12日,该集团与湖南开放大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,针对“农民大学生”群体定向开展飞手培训,赋能乡村振兴、绿色发展,靶向破解农业植保行业链人才缺口难题。举办此类无人机赛事,也是该集团在人才产业生态培育方面的重要举措之一,通过科技竞技激发青少年飞行兴趣,让低空经济飞入寻常百姓家。
据了解,下一步,该集团还将推出应急救援、农林植保等领域专项赛事,探索打造低空经济赛事IP,进一步以低空产业赋能千行百业。作为省级低空经济战略实施主平台,该集团将擎起“链主”大旗,致力于成为产业发展主引擎、行业服务支撑者和基建建设推动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