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13日,湖南省属监管企业2025年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召开,省国资委党委书记、主任肖文伟出席并讲话。国资潇湘从会上获悉,前三季度,20户省属监管企业预计实现营业收入4917亿元,同比增长11.7%;利润总额231亿元,同比增长13.2%。

关键指标双位数增长
产业转型升级提速
在宏观经济承压、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,营收、利润均实现双位数增长,印证了省属监管企业经营质效扎实提升,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。
从营收看,11户企业同比实现增长,其中湖南钢铁集团、农业集团、矿产集团、海利集团、医药集团、高新创投、兴湘集团等8户企业增幅10%以上。利润方面,11户企业同比实现增长,湖南高速集团、湘能集团、高新创投等6户企业利润增幅超10%,盈利能力稳步增强。
重大项目是稳投资、促转型的“压舱石”。2025年,省属监管企业共铺排1009个项目,计划投资1390.28亿元,目前已完成投资723.61亿元。其中,湖南钢铁集团技术研究院项目、湘钢精品钢材产业结构升级改造项目、衡阳绿色盐碱产业基地项目等十大产业项目稳步推进。与此同时,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T3航站楼建设进度已达87%,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完成;长赣铁路全线初步设计获批,先行用地征拆基本完成。
今年初,省国资委将2025年确定为“产业转型升级提速年”,进一步推动产业向“新”提质升级,为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形成新支撑。会上披露的“三季报”中,战略性新兴产业表现尤为抢眼,实现营收1657.97亿元,同比增幅达23.15%,成为推动增长的重要力量。
科技创新持续加力,今年累计培育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、省级平台2个、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家;大力推进“大校、大院、大企”合作,校企产学研合作累计完成投资约14.5亿元。
此外,湖南国资国企扎实开展资源优化行动,对48家科研设计单位实施系统性配置,推进湖南数联物流信息集团组建,并印发《关于促进省属国资国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全域布局未来产业。

走出去、引进来
对外合作扩面提质
在经营质效稳步提升的基础上,湖南国资国企正以对外合作拓宽发展空间,推动经营韧性持续增强、开放格局不断拓宽,高质量发展的态势愈发凸显。
以“走出去”与“引进来”双向发力。湖南省国资委建立省属企业海外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及协调机制,成立省属企业“走出去”联盟,系统整合资源、统筹海外布局,为国企出海构筑坚实保障。在深化与央企合作方面,推动五矿在湘设立“两总部三平台”,推动中央在湘企业23个项目纳入2025年省重点项目库,成功承办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“时空智能赋能发展论坛”。

今年以来,湖南国资国企持续深化省内协同联动,推动省属企业与市州国资国企合作迈向更深层次、更广领域。积极支持岳阳、怀化举办旅游发展大会,并成功举办“国资国企走进岳阳”“国资国企走进怀化”系列活动,共推动93个项目签约,总投资达1579亿元。
肖文伟强调,要深入贯彻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、省政府工作安排,坚定信心,铆足干劲,突出科学谋划,高质量编制“十五五”规划,围绕“54551”总体思路,进一步增强核心功能、提升核心竞争力,推动国有企业不断做强做优做大。突出全面对标,找准对手、锚定目标,大力创建世界一流企业。突出管理提升,深入应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,加强司库体系建设。
肖文伟要求,要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,千方百计提升净资产收益率、研发经费投入强度、全员劳动生产率、营业收现率、主营利润占比等指标。全面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,高质量实施“十大产业项目”,持续抓好“项目大谋划、谋划大项目”,跑出项目投资加速度,抢抓“两重”“两新”和一揽子增量政策机遇,推动重大项目早见效益。精准实施“十大技术攻关项目”,突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战新产业、未来产业布局的紧密衔接。统筹实施“十大功能项目”,当好长期资本、耐心资本、战略资本,以更高标准履行好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。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,坚决扛起意识形态工作政治责任,巩固拓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精神规定学习教育成果,持续抓好巡视审计整改,着力打造清廉机关和清廉国企。
会上,兴湘集团、海利集团作交流发言,汇报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及下一步工作举措。
省国资委党委委员,一级、二级巡视员,驻委纪检监察组和委机关各处室主要负责人,省属监管企业董事长、总经理、总会计师、专职外部董事,控股上市公司主要负责人,以及部分基层代表参加会议。